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資源該如何分配~
找出效率高的部位, 在不爆炸的前提下加強使用~
也就是不要走到虛線的右邊~
下面討論不討論持久與風阻的問題~

爬坡2.JPG

講的比較學校派一點就是怎樣踩功率(P)比較高
然後這個功率應該是指車收到的功率(P車)
但是一般人只會感覺到自身所產生的功率(P人), 不然測P車的功率計也不用賣了~

P人=W人/t=F人*S/t
t是時間, 這邊不影響討論, 就不討論
S=rθ ; r=曲柄長(相同) θ=施力路徑所經過的角度 (如三點鐘至六點鐘方向即為90度), 也假設θ大小相同, 但所佔範圍不同

下面這張圖告訴我們藍色(大腿肌群)佔踩踏力量的比例最大
所以把大腿設定成閒閒的, 應該不會是騎快的設定吧

012107pedalstroke.jpg 

   單就出力(F人)這點來討論, 坐墊的高低前後都是相對的~
   每個人的腿部比例和肌群表現都並不一致
   但我相信一定有個神祕的甜蜜區(或是最適位置)來讓(F人)達到最大化
   同時也是讓(P人)達到最大, 怎麼分配, 用心感受應該是可以抓出來位置的~(請看本文開頭的原則)

   再來討論效率efficiency=(P車)/(P人)

   先從力來看, F車=F人* Cos α 當α=0時, Cos α=1 =>F車=F人
   所以如果腳踝能夠控制踏板角度和曲柄一致那是最理想的~
   但是既然踏板設計成可以360度旋轉, 就代表這件事辦不到

   腳踝可有限度的調整角度, 但是腳踝的肌力也隨角度而有所不同
   我的看法是在施力時腳踝能夠堅強起來去頂踏板就好了
   腳踝的角度或是腳根和踏板的相對位置並不是太重要
  (但是的確有車友騎到腳跟在踏板之下時是在拉筋, 這就有白費力氣的嫌疑了)

   坐比較前面或坐比較後面都可以找到有效的施力點(只是幾點鐘方向不同而以)

踩踏分力.JPG 

   當曲柄呈水平時, 膝蓋和踏板在同一鉛直線上這個建議
   我認為這主要是怕騎士爆膝蓋而以(因為膝蓋再往前跑小腿骨就更頂不到大腿骨頭了~
   (其實膝蓋和踏板在同一鉛直線上時就有點頂不到了)

   然後儘量往前坐這件事也是有好處的~
   1. 可選用更小的車架, 剛性較好(我一向認為重量影響不是那麼大)
   2. 平衡前後輪配重
   3. 更有機會把體重分配在踏板上

  比較麻煩的就是
  1. 把身體蜷在一起騎, 柔軟度要求會高些
  2. 手部負擔比較大些
  3. 重心稍高, 過彎穩定性差一些些

 最後收斂一下:
 1. 騎得快或慢, 請看測量儀器的結果(用腿的感覺或是心肺的回饋是不準的)
 2. 最佳位置一定存在, 但是會隨騎乘目的而有所不同, 建議值是其他騎士的經驗統計出來的, 與其研究未知的他人不如來研究自己
 3. 推和拉或是扯都能騎車, 端看你要把你的體力分配在何種效率上的行程 (練習和比賽是不同的情境)
 4. 大部份的時候, 比賽都是Overloading, 每個人生理的容忍度都不同, 自己拿捏一下
 5. 公式總整理 P車=efficiency*F人*S/t
     efficiency可以考量姿勢對體能的恢復能力與踩踏角度
     F人可以考慮力量輸出分配在哪些肌群與相對應的角度
 6. 裝個功率計, 沒事測一測, 比較快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